足迹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1章 学童才华豆子闪耀(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自从青石村那蒙学堂里头,除了教认字,又添上了算术、农事这些个实用的学问之后。
    娃儿们念书的劲头,可就更足了。
    以前啊,光是背那些个之乎者也,有些个调皮的娃儿,坐不住,听着就打瞌睡。
    如今呢,周文轩先生讲到那田里头的庄稼咋个种能多打粮食,或者那算盘珠子咋个一拨拉就能算出鸡兔同笼。
    娃儿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听得是津津有味,下课了还聚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地讨论个没完。
    “周先生今儿个教的那个‘鸡兔同笼’,俺回家一算,还真把咱家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给算出来了!”一个半大孩子得意洋洋地跟同伴炫耀。
    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那算啥!张先生前儿个教俺们看那《青石农录》上的图,俺回去跟俺爹一说,俺爹说明年也照着那法子种棉花,保管比今年收成好!”
    学堂里头,除了周文仓先生每日里教导《三字经》、《百家姓》和算术。
    张大山得了空,也会过来给娃儿们讲讲那《青石农录》上的农事,或者说说那些个水车、磨盘、马车里头的简单道理。
    柱子和铁牛,偶尔也会被他拉来,给那些个对木工铁活感兴趣的娃儿们,比划比划那斧子凿子咋个使,那铁锤炉子有啥讲究。
    这青石村的学堂,是越办越像个……嗯,用张大山的话说,叫“综合技艺学堂”了。
    在这群好学的娃儿里头,张家最小的儿子豆子,那算术上的天分,是越显露出来了。
    他先前在小山的帮衬下,就已经开始管理家里和村里“公仓”的账目。
    如今在周文轩先生的系统教导下,那算盘打得是“噼里啪啦”山响,比村里有些个成年人打算盘还要快上几分。
    不仅如此,他对那些个枯燥的数目字,好像有种天生的亲近感。
    再复杂的账目,到了他手里头,三下五除二,就能给它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这日,张大山正跟张河、钱大爷几个“公社会”的理事,在村里新盖的议事小屋里头,对着一堆账本愁。
    这是村里水碓磨坊、榨油工坊、砖瓦窑、还有那新开的马车制造坊这个月的进项和开销。
    各项营生都红火,这账目自然也就跟着繁琐起来。
    又是粮食油料的进出,又是砖瓦煤炭的耗用,还有各家各户出的工分、领的月例,以及卖马车得的定金。
    一笔笔,一条条,绕来绕去的,把张河这个平日里还算精明强干的汉子,也给弄得是头昏脑涨。
    “大山兄弟,这……这账目咋越算越糊涂了呢?”张河挠着头皮,指着账本上的一处说道。
    “就说这马车坊,赵掌柜那边是预付了五十两银子的定金,可咱们买木料、铁料,还有付给帮工的工食银,七七八八加起来,这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俺这脑子,是真个转不过来了。”
    钱大爷也苦着脸,看着那账本:
    “是啊,还有那砖瓦窑那边,用了多少煤饼,出了多少砖瓦,这卖出去的钱,刨去人工和料钱,又能剩下多少?这……这可真是愁死个人了。”
    豆子这会儿正坐在旁边一张小几子上,帮着誊写一些个简单的单据。
    听见几位长辈为这账目愁,他便放下手里的毛笔,凑了过来。
    他看着那几本写得密密麻麻的账簿,小眉头微微皱着,小嘴巴也跟着小声地咕哝着,像是在心里头默算。
    张大山看见他那副小大人似的模样,心里头也是好笑,便开口问道:“豆子,你看啥呢?可是看出啥门道来了?”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zf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