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新良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回 荣国府众人寺庙进香 潇湘馆黛玉妙谈佛缘(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话说这一日,正值仲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恰是适宜进香礼佛的黄道吉日。荣国府内,一片忙碌景象,众人皆为此次出行做着精心准备。
    贾老太君端坐于八人抬的软轿之中,轿身装饰精美,以朱红为底,金丝绣边,轿帘随风轻摆,仿若灵动的画卷。
    她身着一袭深褐色的锦袍,袍上绣着寓意吉祥的如意云纹,每一针每一线皆彰显着精湛工艺。头戴凤冠,明珠翠羽交相辉映,虽已年逾古稀,却依旧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慈爱,恰似一尊历经岁月沉淀的佛像,散着令人敬仰的气息。
    王夫人与邢夫人一左一右,相伴而行。王夫人身着素色衣衫,色调淡雅却不失庄重,其上暗纹细腻,如兰若芷,神色端庄,尽显大家闺秀的风范,仿佛是一朵静静绽放的莲花,散着清幽的气质。邢夫人则穿着一件淡紫色的旗袍,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然那笑容却隐隐透着几分刻板,宛如冬日里凝固的湖水,虽有波澜之态,却少了几分灵动。
    宝玉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锦袍,领口袖口绣着精致的兰花,那兰花仿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栩栩如生。腰系一条青色丝绦,上面挂着几枚温润的玉佩,走起路来玉佩相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如鸣佩环。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目若秋波,顾盼神飞,尽显风流倜傥之态,恰似那误入尘世的玉面仙君,引得众人侧目。
    林黛玉淡妆素裹,宛如一朵出水芙蓉。她身着一件淡粉色的绫罗长衫,外罩一件白色的薄纱披风,那薄纱轻如蝉翼,在微风中若隐若现,更添几分朦胧之美。腰间系着一条淡绿色的丝绦,更衬得她身姿婀娜,弱柳扶风。她手持一方素帕,微微低头,那眉眼间的淡淡哀愁,仿佛能勾起旁人无限的怜惜,恰似那空谷幽兰,独自散着清冷而又迷人的芬芳。
    王熙凤则身着一件大红色的锦缎旗袍,上面绣着五彩凤凰,凤凰展翅欲飞,色泽艳丽,光彩夺目。她头戴赤金攒珠凤冠,耳坠明珠,光芒闪烁。只见她时而指挥着小厮们抬着供品,声音清脆响亮,条理清晰;时而叮嘱着丫鬟们照顾好各位主子,言辞关切却又不失威严,忙得不亦乐乎,却又事事安排得井井有条,犹如掌控风云的女诸葛,将一切事务都运筹帷幄之中。
    贾探春与贾惜春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探春身着一件鹅黄色的衣衫,下着一条翠绿色的罗裙,色彩明快,显得清新脱俗。她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举止间尽显干练,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迎春花,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惜春则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素衣,神色恬淡,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恰似那静谧夜空中的一弯冷月,散着清冷而高远的气息。
    身后丫头小厮成群,鸳鸯、琥珀、雪雁、紫鹃、入画等贴身侍奉。鸳鸯伶俐聪慧,一双慧眼时刻留意着贾母的需求,犹如灵动的小燕子,总能在第一时间满足贾母的心意。琥珀稳重可靠,默默地跟在王夫人身后,恰似坚实的后盾,给予王夫人无声的支持。
    ′雪雁紧紧跟在黛玉身旁,眼神中透着对自家姑娘的关切,犹如忠诚的卫士,时刻守护着黛玉。紫鹃更是一脸专注,时刻准备为黛玉排忧解难,仿佛与黛玉心意相通,能感知她的每一丝情绪变化。入画则小心翼翼地跟在惜春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宛如守护珍宝的小童,对惜春呵护备至。
    林之孝家的、旺儿媳妇等管事媳妇前后奔走,她们身着得体的服饰,神色恭敬而忙碌。
    林之孝家的举止稳重,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干练,有条不紊地安排着进香的各项事宜,犹如精密运转的齿轮,推动着整个行程的顺利进行。
    旺儿媳妇则手脚麻利,声音响亮,将各项事务传达得清晰明了,确保每个人都知晓自己的职责。一行人浩浩荡荡,如一条色彩斑斓的长龙,往城外的寺庙进。
    众人来到寺庙,但见庙宇庄严雄伟,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山门上高悬一块匾额,上书“护国禅寺”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仿若蕴含着无穷的佛法力量。
    走进山门,香烟袅袅,弥漫在整个寺庙之中,那烟雾仿若轻纱,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钟鼓楼内,钟声悠扬,鼓声阵阵,与那诵经的梵音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博大精深,令众人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
    众人在大雄宝殿虔诚礼拜。贾老太君率先上前,在蒲团上缓缓跪下,双手合十,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似在向佛祖祈求家族平安、子孙昌盛。那虔诚的模样,宛如信徒在向神圣的佛陀倾诉着内心最真挚的愿望。
    王夫人、邢夫人紧随其后,依次礼拜,神情专注而虔诚,仿佛在这庄严的氛围中,她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
    宝玉虽平日里对这些繁文缛节有些不耐烦,但此时在这庄严的氛围下,也收起了玩闹之心,认真地磕了几个响头,似在佛祖面前许下自己的心愿。
    林黛玉则轻轻跪在蒲团上,身姿轻盈,她微闭双眸,那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似在倾诉着心中的万千心事,犹如一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莲花,向佛祖吐露着自己的心声。
    王熙凤、贾探春、贾惜春等也都一一完成礼拜,尽显恭敬之态,仿佛在这神圣的殿堂里,她们都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诸事完毕,众人便打道回府。回到府中,稍作歇息后,众人围坐于潇湘馆内。因林黛玉心细聪慧,平日里又喜好研读佛经,对佛道之事略有涉猎,众人便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佛教故事。
    只见黛玉轻启朱唇,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说起这佛教,乃是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中华大地。当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长丈六,顶佩白光,自西方而来,飞绕殿庭。此乃祥瑞之兆,次日,汉明帝便向大臣们询问此梦寓意,有博学之士奏曰,此乃西方之佛。
    于是,汉明帝遣使西行求法,历经艰辛,终于迎回佛法,并修建了白马寺。这白马寺,便是我中华第一古刹,承载着佛教东传的重要使命,亦是佛教在华夏大地生根芽的见证。
    佛教初入中土,与本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经历了格义佛教的阶段,以老庄之学、魏晋玄学等本土思想来阐释佛教义理,使佛教逐渐为中土民众所理解。
    后又历经诸多高僧大德的弘扬,如鸠摩罗什大师,其翻译诸多经典,如《法华经》《金刚经》等,为佛教教义的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众人听得入神,皆沉浸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
    宝玉听得兴致盎然,忙问道:“林妹妹,那达摩东来又是怎么一回事?快给我们讲讲。”
    黛玉微微一笑,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明媚,继续说道:“达摩祖师自天竺远渡重洋而来,历经千辛万苦。他秉持着传播佛法的宏愿,来到东土。祖师面壁九年,在嵩山少林寺的山洞中,潜心修行,参悟佛法。此乃‘壁观婆罗门’之法,通过面壁冥想,遣荡一切诸相,以证悟心性。
    最终,他悟出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法。这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强调以心传心,以心印心,谓之心宗。以‘顿悟’为修行法门,不依赖繁琐的文字经典,而重在个体的内心体悟,对后世佛教展影响深远。”
    林黛玉微微侧身,美目流转,继续娓娓道来:“说起达摩祖师于少林寺面壁一事,其间种种,实在充满了传奇色彩。那嵩山少林寺,本就坐落于清幽静谧之处,山峦环绕,古木参天,仿若隔绝尘世喧嚣,天然便是一处适合修行的圣地。而达摩祖师所选中的面壁之地,便是那闻名遐迩的达摩洞。”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zf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