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地窖里的朱元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三章 弥补缺口(第3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意味着他得把整个淮西文官集团处置干净。
    这能办得到?
    朱标迟疑道:“那我该怎么办?要真是如此,我岂不是得像父亲那样了?”
    “方法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吧。”
    朱云峰说道。
    “嗯,师出有名,得拿出办法,比如贪腐、不作为、无政绩,相继杀死或者罢黜这些人,以正当理由加强皇权,我记得很清楚。”
    朱标迟疑道:“但问题是如此大规模的罢黜和杀死官员,我又该如何选拔继任者?我也不知道后来父亲是如何做到的。”
    朱云峰笑道:“老祖宗还能怎么做呢,只能重用元末到明初那些科举入仕的官员。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之后,改革朝官,弄死了大批原胡惟庸党以及淮西籍文官,把那些元朝末年,也就是至正年间到洪武六年废置科举之前考中的举人、进士提拔上去。我之前查了一下,当时六部尚书以及各部郎中、员外郎之类的大多都是那个时候入仕的官员。”
    “那效果如何?”
    朱标忙问。
    “不太理想。”
    朱云峰摇摇头道:“老祖宗自己都说这些人多是舞文弄墨之徒,对于国家大事的帮助极为有限,不然也不会在洪武六年废置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现朝廷被他杀得实在没什么官员,剩下的都是没什么能力的人,被迫才恢复科举制度,甚至还一度引了后来的南北榜案。”
    “我该怎么办?”
    朱标皱眉道:“我虽然不想大造杀戮,但按照父亲的意思,即便是那些没有罪责的官员我也得罢黜,如此大的缺口,我也要学父亲那样提拔那些舞文弄墨之徒?”
    “当然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群体——故元文官集团。”
    朱云峰在纸上写着故元文官集团的位置点了两下,笑着说道:“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群体,但却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
    “他们?”
    朱标看着这个集团陷入了沉思。
    故元文官集团。
    在朱云峰没有给他们设立标签之前,朱标甚至都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个集团存在。
    然而当朱云峰设立了这个标签之后,朱标就明悟了过来。
    原来大明还有这个庞大的群体。
    事实上由于明初朱元璋的文官集团班底不够雄厚,且选拔人才不管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都不让他满意,因此各地的地方管理并没有被朱元璋大换血。
    各地的县令、知府以及县、府佐官很多都是以前在元朝时期就担任官员的人。
    其中甚至不止是汉人,还存在有蒙古人、色目人。
    比如目前山西左参政偰斯、凤阳府六安州判官晏琥、翰林院编修霍庄(蒙古名火你赤)、番禺县令道同、潞州判官苏琦(蒙古名孛只只斤)、侍仪使溥博等等。
    然而经历过元末的朱元璋见识了太多当时的故元官员如何对底层百姓盘剥,导致他天然对这些故元官员没有任何好感。
    像番禺县令道同是个很好的官员,开国功勋之一的朱亮祖去广州后为非作歹。道同不畏强权,为民作主,即便被朱亮祖凌辱殴打也是依旧顽强不屈。
    结果朱亮祖先制人,跟朱元璋诬告道同,朱元璋都懒得派人去查清楚情况,直接把道同赐死,事后知道真相才追悔莫及。
    还有空印案基本上就是大量处置故元那些中下层直接负责治理民间的官员,杀死牵连数万人之多。
    这足以见得朱元璋对这些人毫无信任可言。
    因此在明初的高层政治舞台上以前在元朝做过官的官员分量非常轻。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zf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