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 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第1页)

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

    二道贩子的出现,确实是李承乾没预料道的情况。
    毕竟在此前,更多担心还是在蜂窝煤的推广上。
    对于这样的现象,对于蜂窝煤的销量,也算是利好。
    毕竟能自的带来饥饿营销,增大煤炭的知名度。
    至于暂时的供不应求,那就供不应求吧。
    李世民也是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的。
    他已经把之前太子借的钱,还给长孙无忌了。
    虽然长孙无忌一直说不要。
    但在这点上,可容不得含糊。
    煤炭在长安的销量爆炸,让李世民看到了太子给他描绘的蓝本希望。
    当即就召太子入宫。
    “日产三十万斤,还是太少了,这才几天,就已经不够用了。”
    “不用担心钱的事情,现在的关键,就是尽快开设更多的矿场。”
    长安库藏的两百多万斤煤炭,这才几天的时间,基本上已经销售一空了。
    在抛去成本的情况下,太子这边都快赚钱一千万钱。
    这样的情况,自然值得李世民大力扶持。
    况且东宫的钱,不就是国库的钱?
    “我已经让传信给晋州那边了,让汉王,赵节,还有罗会,尽快招聘人员,开设十座石炭厂。”
    在第一天得到消息后,李承乾就明白了蜂窝煤的市场有多大了。
    这仅仅只是长安的商铺,还有洛阳的商铺。
    大运河主要是连通南北,而南方水系多,更适合大量货物的水运。
    譬如江宁,也就是后世的南京,还有扬州,太原,成都,包括大量大运河能够直接沟通的水系城池,都能卖蜂窝煤。
    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不需要用太子教令强行施压,蜂窝煤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十座矿场,也就300万斤的数目,顶多完全供给长安和部分洛阳。
    理论上来说,大唐目前的需求量,至少在千万斤,也就是三十个晋州标准矿场的产出。
    仅仅是300万斤,岁入就能达到四百六七十多万贯了。
    “十座矿场,有些少了。”
    “朕看,至少要五十座。”
    李世民比李承乾还要贪心。
    李承乾无奈道:“目前现的露天石炭,只有十座,不过听过在朔州那边,有非常大的露天石炭,也许可以开个更大的矿场。”
    李世民手一挥:“那就开。”
    李承乾道:“这还需要大量的漕船用来运输,这么多产量,怕是把所有的漕船都用来运输煤矿都不够,还需要造出更多的漕船。”
    李世民手再挥:“那就造。”
    李承乾道:“这需要招聘大量的工匠。”
    李世民:“那就招。”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zf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