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朱学部委员建生(第1页)
上一章 | 目录 | 存标签 | 下一章 |
c0,更新快,无弹窗!
第412章朱-学部委员-建生
江辉大儿子的到来,仿佛掀开了一场场好事到来的序幕。
宝马汽车那边各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
经过了几年的展,许多工作已经慢慢的开始流程化,不需要江辉什麽都自己操心。
而老丈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两年,朱建生一直在推动科学院学部委员转为院士的事情。
这背后的目的,自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院士。
华夏刚开始成立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科研圈的特殊性,院士制度还不具备推广的条件。
毕竟那个时候华夏的科学事业实在是有点贫乏,推选院士会显得有点儿戏,降低了院士的含金量。
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展,特别是改革之后将近十年的快展,许多局面都生了变化。
去年的特殊会议上,朱建生已经联系了一批人员准备正式提出,认为「目前世界上苏丶英丶美丶法丶日丶印等国家都实行院士制度,大多已有百馀年历史。」
「在华夏实行院士制度,对于推动全民族尊重知识丶尊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提议终于促使中科院把建立院士制度提上议程。
与此同时,现有的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也在继续。
而这个提议也得到了科技圈的大佬支持,钱老建议恢复增选学部委员,使学部委员年轻化。
在更严格的「差额选举」下,新一批学部委员在「得票数不少于三分之二」的规定中产生,共59名,为学部委员最后过渡到院士进一步增加了筹码。
朱建生作为洲际弹道飞弹射车的主要设计者,悍马军车的主要设计者,4t手动变箱的主要设计者等一系列军用丶民用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自然成为了这一批增选的学部委员之一。
1981年3月,中科院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较为严密的制度化民主遴选程序,自主选举学部委员283名。
之后的许多年,学部委员都没有再增加。
今年再一次的增加了59名,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爸爸,恭喜你!」
朱建生增选为学部委员这个事情,江辉在背后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不管是向大会提出要改学部委员制度为院士制度,还是具体的学部委员增选过程,都有江辉的影子。
要不然的话,按照历史正常展,要到1988年,相关科学家才会正式的在大会上提出这个话题,然后到19年的时候才会有新一批的学部委员增选。
对于已经完全具备学部委员资格的朱建生来说,再等三年时间实在是有点可惜。
特别是由于朱建生出色的表现,上级有意让他从都理工大学校长的位置上面挪一挪。
如果再不把学部委员这个位置给拿下来,到时候去到部委之后,作为领导的他就不大适合再去运作这方面的事情。
就算是最终还是成为了院士,也比较容易受人诟病。
现在好了,所有的担忧都解决了。
到时候院士制度确立之后,之前的学部委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第一批的院士。
虽然院士只是一种荣誉,但是在科研圈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有些高校的某个学科在业内能够有很大的影响力,完全就是因为学校有这个领域的院士的原因。
一旦这名院士去世,情况立马就会生非常大的变化。
最关键的是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在华夏这个特殊的环境之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教授,正常的级别是处级。
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www.zfxs.ne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